近1、2年隨著全球電動自行車(E-Bike)市場蓬勃崛起,加上共享單車的普及化造成低、中階自行車市場的大幅滯銷衝擊,現在又面對激烈開打的中美貿易戰,讓傳統自行車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挑戰與產業變革,業者的每一項經營布局與策略若稍有差池,就可能因而退出這場自行車業的世紀大戰,不僅品牌業者須承受極大的市場銷售壓力與經營成本、庫存壓力,代工業者與零組件業者也一樣可能面對著訂單銳減與低利的窘境,而造成市場競爭力頓失的危機,但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唯端賴業者的市場洞悉能力與精準判斷力如何看待未來市場的發展,訂定出正確的經營應對策略與方向。
長年專注在自行車代工專業領域的台灣主要自行車廠之一的愛地雅工業公司(8933)在此波自行車產業市場大變革中,其中東莞廠因應電動車自行車市場的趨勢,故放棄中低價位訂單,全力轉型投入電動自行車、避震車開發製造高價位車架,因近1年的轉型期減單造成大量的閒置產能以至於虧損累累,但經過三廠資源整合及全面性轉型,現在已陸續接獲歐洲多家高階電動自行車廠訂單,在手訂單能見度已到2019年下半年,以下是記者專訪愛地雅公司董事長張元賓的訪談紀要。
問:中美貿易戰對於自行車產業造成那些影響?
答: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對於自行車出口造成很巨大的影響,現在中國電動自行車銷往美國的關稅需25%,今年9月也對傳統自行車加徵10%關稅(原來為11%),2019年1月起將改為加徵25%,看來中美貿易戰似乎只會更加惡化,極可能造成產業貿易規則大改變,對於廠商與進口商將會產生巨大成本,在此情況下,就會有轉單效應移轉到台灣生產,對台灣廠商而言雖可說是一個轉機,但僅是短期受惠,中長期一定會傷害到產業的發展,美國市場也將淪為高風險的貿易市場,必須審慎面對。面對這樣的風險,愛地雅採取將未來銷售重心移往歐洲。
問:目前全球自行車市場發展變化為何?
台灣中科答:近1、2年自行車市場的轉變可說是這20年來最大的自行車產業變革,且改寫了自行車產業的市場競爭遊戲規則,由於如此的巨大改變而造成台灣自行車產業市場危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大陸共享單車的全面普及化,直接與間接的影響全球中、低價位自行車市場的銷售嚴重衰退;二、電動自行車市場全面的快速崛起,其中歐洲為最主要的銷售市場,大部分業者因應不及;三、中美貿易戰之外,歐盟在今年對中國出口的電動自行車,實施高反傾銷稅制裁與對他國關稅壁壘,包括給予柬埔寨、越南的關稅優惠將陸續取消。
以上成因也造成全球自行車質與量的改變,更是造成台灣自行車業這1、2年銷售表現持續下滑的主要因素,而業者要如何從這個大變革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路而能持續屹立於市場,就成了業者在變革市場中如何建立市場優勢的重要發展關鍵,如巨大公司(Giant捷安特)在荷蘭設立物流中心,並準備在匈牙利建蓋組車廠,美利達公司(MERIDA)則是強化台灣廠對電動自行車的出口,目前出口產值約占台灣電動自行車總產值的7成,這些都是相當成功的市場危機應對範例。
問:愛地雅主要是以代工為主,將如何布局因應變革後的市場發展?
答:即使愛地雅是家自行車代工廠,不像台灣龍頭巨大、美利達有自有品牌及合作的知名客戶做後盾,但也積極力求轉型,在確定電動自行車是全球市場的大趨勢後,從2017年下半年即開始轉型朝向電動自行車的代工市場前進,2017年年底決定針對大陸東莞廠進行全面性改造,以建立高階車架如電動自行車及避震車為競爭核心發展。同時面對當地缺工與環保議題,2018年即放棄低、中價位自行車所有訂單,不再追求規模經濟,但此項決策也等同失去東莞廠80%的訂單營收,致使大量的閒置產能造成愛地雅東莞廠的大幅虧損,這也是愛地雅企業轉型的必經陣痛期,然而在董事會的支持下,歷經1年的努力,整合台灣廠與波蘭廠研發與組裝能力給予客戶更高附加價值。2018年下半年得到許多新舊客戶認同,已陸續接獲歐洲高價位電動自行車訂單。
所謂高價位電動自行車指出廠價FOB超過1千美元(相當於3台?5台傳統自行車價位),已可預期明年將有大幅度成長。至於東莞廠轉型後的部分閒置土地,將配合當地政府鼓勵政策下進行活化。愛地雅波蘭廠由於產能受限,針對電動自行車蓬勃發展趨勢,規畫與電子業或同業進行EMS╱ODM結合,構建全新「工業4.0」概念的E-Bike組裝大廠來做擴建計畫。
面對國際自行車市場局勢的大變化,張元賓說,愛地雅只是眾多代工廠之一,台灣自行車業應更加團結。電動自行車發展趨勢已定,將由傳統產業導向汽車產業與電子產業結合,未來歐盟對電動自行車安全規範只會日趨嚴格,電控系統也會扮演更關鍵角色,因此組車代工事業進入障礙將會越來越高。他建議可考慮成立「自行車產業控股集團」來進行產業的水平與垂直整合,甚至建立如A-Team組織的E-Team來架構電動自行車產業鏈綜效,台灣有很多優秀的代工廠,如永祺、順捷、世同、明係等,透過自行車產業控股集團可以共同來經營市場,資源可共享、利潤可共享,避免價值競爭同時可為客戶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以此方式與同業建立互惠結盟提升產業競爭力,其中產業控股集團成功典範為電子業大聯大集團(3702)。
留言列表